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365次
——记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15班研学旅行活动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不负卿。四月,一个美妙的时刻,伴着阵阵微风,高二15班的全体同学于4月13日上午开展了以“皖南山水文化”为主题的为期两天的研学旅行。
经历了大约四小时的车程,我们首先到达了西递——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徽派建筑古村落。伴着微凉的春风和春雨,古巷更是别有一番韵味,祠堂和牌坊都被染成了烟青色,飞檐翘角在雨雾中变得朦胧。被青山环绕的西递,宛如一幅水墨画,作为皖南古镇的代表,古老的楼台,缀满了岁月的斑驳。
纵观古村落的每一栋建筑,雪白的墙壁、青黑的黛瓦无一不有着质朴淡雅的色调,在视觉上给了同学们以和谐愉悦的享受。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间,我们不禁再次慨叹于这悠久历史中沉淀下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浓郁的文化气息,凭风而立的千年古楼,让同学纷纷拿出手机定格下了这美妙的一刻。
徽州故地,文化昌盛,灵山秀水孕育出了古徽州人厚学重仕的传统。第二站我们便到达了休宁县的状元博物馆。地处安徽省最南端的休宁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古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之美誉。红砖飞檐、圆柱深门,一座徽派建筑的钟鼓楼耸立在安徽休宁县城中央,这里记录了从宋朝至清末,19位休宁人“蟾宫折桂”的故事,他们通过勤耕苦读改变命运,为官也清廉正直,惠及子孙,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状元博物馆的传奇终将是历史,是过去,是我们该去铭记和学习的榜样。但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乐章应该由我们去谱写,奇迹还等着我们去创造!
“歙县两溪南,绩溪一上庄。”第三站,我们便到达了诗句中所提到的西溪南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纯厚朴实的民族风情,让人不禁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树木丰茂的林子间还蕴藏着几栋徽式建筑风格的民居,青砖黛瓦,瓷白色的墙面上长着青苔,极具江南美景的风格。在这里,春日的美好被无限放大,目光所及,尽是各式各样的绿色,是道不尽的人文风情,这如梦似幻的西溪南让同学们沉醉其中。
第二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黄山润一生态园。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一个主要流派,徽派建筑集自然、人文、艺术之美为一体,今天同学们就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了园林微景观。
经过基地园艺老师从理论到实践的指导,在60分钟内,每一组中的十个队员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从识图读图到分工协作,亲手完成了微景观制作,几株花草,搭配几方小石头,园林微景观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美和不同的呈现。得利的领导,统一的原则,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和责任奉献,完美的融合,让每一个人的能力都在活动中得到出色的施展。
最后一站是中国历史文化老街——屯溪老街,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名不虚传,它有着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风格的建筑。悠久的徽商文化和鲜活的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让屯溪老街散发出了无限的生机。老街上到处泛出翰墨书香,处处弥漫着厚重的徽州文化气息;那浓郁的独具风味的小吃,飘散在街上烧饼里梅干菜的味,似从诗集里流露出的诗行,令人垂涎三尺。除此之外,最令人感慨的是徽州人民的热情好客,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亲切的问候和热情的服务。同学们也都为家里的亲人们准备了自己精心挑选的徽州特产。
为期两天的研学游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坐上返程的大巴车同学们都有点依依不舍,傍晚七点左右,所有师生安全抵达学校,这次“探究徽文化,行走山水间”的研学课程圆满结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是学生的一场旅行,更是重要的人生课堂。它搭建起书中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既巩固了课堂所学,也培养了接触外界、融入集体的勇气与智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我们来说,徽州文化不再是书本上那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个充满温度的文化!
(供稿:高二15班 许靖冕 审稿:朱昌平)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