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9 浏览量:251次
爆竹轰隆,灯火通明,团圆万家的新年,在烟花绽放的夜空中降临。不带一丝污垢,唯留漫天星火;窗外和蔼宁静,窗内大好人间。
在年味爬上门庭的同时,长辈寓意致意新年祝福:亲戚慰问,言谈新旧得失;童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中国人的家风,潜藏在言语中,灿烂在礼节后。
家风,反映着中国人传统社会下家族文化长幼有序的规范,反映了乡土社会家长里短浓浓的烟火气。虽然时代变迁,社会转型,乡长社会的一去不复返缩小了家庭的概念,家风家训仍应在中国人心中留有一席之地,持续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晚清重臣曾国藩就很重视家规和家风的塑造。他对子女言传身教,力行家纪整顿。重视每个人道德的培养和修身养心。厚重的家书里,饱含着他对家族的殷切嘱托,润透着血浓于水的家庭纽带。后晚清衰亡,时局动荡,曾氏一却安稳于乱世间,至今遗留《曾国藩家书》为后人称道。
家训,凝结着长辈磨砺于人世间总结的为人智慧。饱和着令行禁止,有可谓和不为的规则意识。人的成长离不开规则训诫。成长的每一次叮嘱,书写着四方四正“人”的内涵,家训的每一点约束,遂终成为人处世端正的人生准则和态度。
有人说家风家训遗留太多封建糟柏,不利于新时代社会的演变。试问,封建遗留与落后是否构成必然关系。若封建既代表落后,又如何解释如今为世界称赞的孔孟之道发扬光大,“和而不同”的传统话语成为中国外交的名言?由此可知封建残留并不代表倒退,不负教育的初心,不背法治之义,遍必可在新时代传递中华文化的新货,将谦和的内涵带到每一个国人心中。
又有人说,家风家训固好,可时过境迁的环境,在小家庭密布,大家族分散的情况下家风家训还实用吗?事实上,家风家训并不等同于繁琐的规定纸张。心中有法的人,文明在举止中,行为有界限。家风家训的本质是通过制定家族成员都认可的规范,自上而下的遵从形成一种风气。然而明文条例并非必须,重点是培养人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达到追求和的风貌培根曾说“修养的唯一标准就是在关注他人感受的前提下正确进行自己的行为”,家训是然,家风亦然。
在灯火通明,红晕萦绕的新春里,我们又度过了一段光阴,在灿烂的夜空里书写新年的寄语。传统的春联与团圆相继而来,似乎在奏唱着中国文化朦胧间跨越千年的笙歌。长幼和序的年夜良辰,新春浸神州,家训传佳话。
(供稿:高二18班 张天翔 审稿:朱昌平)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