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7 浏览量:503次
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教研纪实(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教学建议第2条“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应该把握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我省从2020年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合肥一六八中学积极探索数学教育改革创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全面发展,努力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为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良好交流与互相学习,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王中学老师在高一(14)班开展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观摩学习。
王中学老师本节课的课题为《基本不等式》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首先从第一节内容中的第24届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赵爽弦图)引入重要不等式,并对其条件加强,再整体代换给出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表达形式,强调使用范围、形式、以及等号成立的条件,基本不等式可以简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为体现数学的严谨性,接下来采用了作差法、分析法、几何法等三种方法对不等式进行了证明,并对每一种方法的证明格式、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提醒及补充;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上,王老师深挖例题,对求最值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进行变式教学,在例题、练习中实现知识的熟练与应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问题解决的愉悦,让知识变成智慧。
课后,备课组老师对王中学老师的公开课展开了研讨。老师们纷纷表示王老师的这节课问题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的认知自然生成,刘小妹老师和丁亚龙老师重点对王老师进行点评,他们一致认为王老师的这节课结合教学任务及其蕴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备课组老师对高中数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大单元教学的呈现模式主要以“问题串”方式呈现,而且“问题串”就是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并且指出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形成基本技能和领悟基本思想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还要具有连贯性,要根据现实环境和学情,在教科书的章节引言、观察、思考、探究栏目以及边空问题的引导下创设问题环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如何才能设计出适合的问题串则需要老师深度阅读教材,全面了解单元内容在高中数学的地位、联系和作用。同时,还要理解一章内容的数学本质、核心思想,特别是单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提炼知识要点和关键,得出精神实质,以利于“问题串”反映教材内容的实质;除此还需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水平有充分的把握,以利于问题能顺应学生思维方式,诱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全体备课组同仁一定会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做好数学教学。
(供稿:高一数学组 杨智 审稿:轩阳梦)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