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浏览量:437次
一身身戎装,是对天职无言的坚守;一次次敬礼,是对人民真挚的承诺。他们,英姿挺拔,满腔热血为国洒;壮志豪情,千里奔赴济世心。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吾辈青年更应心念先烈,培育铁军品质,高举精神爝火,以行动表示对人民子弟兵的无上崇敬,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从古自今,战士一词便被赋予了特殊的荣耀。曹植曾写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征战沙场,即使为国捐躯,又有何悔?杨炯也同样表达过对一身戎装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曾用冲天的豪气表达自己的梦想:“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贺更是大发感慨:“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驰骋疆场,多少文人的梦想,今人的渴望,敢问谁心中没有宏图万里、壮志凌云?“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纵使战火纷飞、国家动荡,依然有人冲上前去为祖国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
再看近代以来,内有封建腐朽未除,外有帝国主义蚕食,多少仁人志士弃笔投戎,只为将深陷于危亡的国家撑起半边天。陈毅曾发出“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的肺腑号召;周恩来亦慷慨陈言:“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乃至毛主席也赞叹:“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正是这些人,这些战士、军人、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国人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燃起希望之火,护得一方安宁。先辈在前,吾辈安能遗忘历史而湎于今日之安逸?
为迎接八一建军节,高三22班的学子们开展了各类活动:了解建军历史,进行军旅故事宣讲,传承红色精神;有条件的同学于空暇时间观摩相关电影,交流观后感想。班长陈鹤阳说道:“不忘建军艰辛历程,方能培养忧患意识,筑牢国家民族之根。”
我们适逢盛世,未曾亲眼目睹过战火肆虐,但战争并未完全远离,如今,仍然有许许多多穿着军装的人,或是镇守祖国边疆,或是奔赴抗洪救灾一线,或是被派往异乡守卫和平……“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今日之幸福生活。我们更应不忘历史,不忘那千千万万名为国为人民前赴后继的人民子弟兵,将我们最诚挚最崇高的敬意献予他们,以实干来践行强军精神!
高三22班全体学生向人民军队致敬!
(供稿:高三22班 高语涵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