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一六八 -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清华大学姜丰:清风微澜

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量:922次


mmexport1719277824293_副本.jpg


姜丰,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届22班毕业生,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日新书院,曾任清华大学学生徽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在任期间协会获社团部最佳文化交流类社团荣誉,入选清华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毕业后前往西部展开一年支教工作,支教工作结束后将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读研。

 

一、朝花夕拾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也正走向人生的又一条岔路口,尽管未来几年的规划似乎已经敲定,但当本科的旅程真的走向终点时,还是难免会产生一种认不清自己的迷茫,一如四年前自己走出高考考场时的那种百感交集。

清华历史系一位老师说过“没有什么比毕业更令人成长的环节了”。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里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审视自我,当这段旅程即将走向终点时,也确实应该回忆一下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为自己的成长作注。

 

尽管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在学习、作息、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迥然相异,但如若抛开这些细节,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多个选择间徘徊不定,参与过多个赛道却都没有把应做的事情做得足够好。但幸运的是,兜兜转转之后还是通过努力为自己未来几年的生活铺了一条路。

老师们给予我的支持,同学们对我的认可,似乎是在一六八的几年学习生活中最值得回忆部分。想来无论分班前后,在优秀的老师带领下,和一群优秀的同学们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真的是一件快乐又充满收获的事情。“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把知识点教授给他人是掌握知识最好的方式,课堂上及课堂外的交流讨论,让我对中学的知识的题目有了更加深入独到的理解,也让我更有信心走上讲台,讲这些思路一一分享。在此之外,各位老师也时常指出我的不足,并为我提供解决难题的办法,我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也得以更加谨慎,自己的成绩也逐渐稳定下来。在一六八的学习不仅对我在大学的探索和钻研起到了不小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那些年留下的经验和习惯,让我有能力也有勇气在面临人生选择时走向一条自己在入学之初未曾想过的路,让我在高中学到的本领继续传递下去。不知这是一种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mmexport1719277825723_副本.jpg 

锦州实践图片

 

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既然提到了高中生活,那就不禁感慨一下有关高考的那些事儿了。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如此,每一届毕业生才有独属于自己的高考记忆。现在的同学和那时的我们有了诸多不同,那时的我们还是文理分科,我们体会不到数学的多选题和19题带来的那些前所未有挑战,不需要在考场上创作两篇英语作文,也只需要2天9个小时就能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句号,当然,文理综两个半小时的奋笔疾书也渐渐成为了过去时。高考的规则根据社会需要在不断变化着,每一位考生也在不断应对着这种变化。

高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或许更为贴切的例子是今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人工智能会不会让问题变少”。这个话题在写作上并没有什么争议,相信大家都想到了人工智能能够完成“answer questions”的工作,但缺少“solve problems”的能力。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篇作文的写作思路,因为我相信押题成功的一六八语文教研组已经为大家提供了足够充分、足够优秀的写作指导。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题目之外,还有更多的考验等待着大家。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中曾记录下他和马克思的这样一次交谈:“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彼时的马克思只是在看到大街上展览的电力机车模型之后就预感到这场电气革命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这不只是生活上的便利,而是社会运行规则的变革与选拔目标的调整,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并在新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是一个有难度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考验又远不只是一场人工智能,踏入新的天地,步入新的阶段,总要和新的环境来一番肉体与精神上的对撞。对刚经历过高考的毕业生来说,大学生活就在眼前;而对其他在读的同学们来说,几年后你们也将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你们将会在大学开启一段别样的旅程。

大学生活是相当丰富的,可以在宿舍里同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图书馆同古往今来的大师相会千年,见字如面;在课业之余可以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兴趣,丰富自我;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实践和志愿活动,走近中国的寻常巷陌,展现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与使命担当……大学的生活就是这样多元、多姿且多彩,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新的机遇也往往面临新的挑战,选择是丰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在这多个赛道上尽善尽美,这个取舍的过程,就是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成长的必修课。

体验是必需的,试错是难免的,认识自我的过程总免不了躬身入局,也常常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当我真正站在青铜神树面前,我才感受到古蜀先民“用金杖建立秩序,用青铜描摹神祇”的过去,这种触动是书本和图片无法带来的。当我在挑战的过程中屡屡碰壁时,我才对这项挑战有了完整的认知,并能从自己的不足中寻觅破解难题之法。而在本科的学习和探索中,我也正是在探索与碰壁的反复中渐渐丰富了对自我的认知,并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相信当大家在体验与试错中走向独立,明晰目标之后,你会发现过往的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写到此处,不知为何《蒹葭》里那句名言在脑海中浮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mmexport1719277829402_副本.jpg

中期考察试讲

 

三、一些寄语

写作此文之时,我正坐在北京到合肥的高铁上,准备和大家一同见证金榜题名的一刻。望向窗外,田野、村庄在我面前一一闪过,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重演过无数回,又不禁想说几句心里话。

首先,珍惜这段难忘的高中时光,珍惜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纯粹的集体主义的光辉在将来是很难遇到了。尽管将来终有分别之时,有空的时候也尽量和老师、同学多联系,这是我没有做到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努力实现。

好好学习,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是高中还是将来的学习,都是为了提升自我的修为,在面临选择、追逐梦想时有更多的筹码和底气。这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重要的是,前面所说的东西不过是一篇简短的序章,这些过去的经验都不能框定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定义。我希望大家把这些文字只看作读后续写的开头语,剩下的那些留白,则是由你们书写的,无法替代的精彩人生。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最后的最后,祝一六八的学弟学妹们都能金榜题名,前程似锦,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成为绚烂烟花中最不一样的烟火!

供稿:姜丰 王艳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