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1 浏览量:728次
写在前面:合肥一六八中学建校二十余载,培养出一大批国之栋梁,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遍布全球各地。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在新的学习和工作中大放异彩,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力学笃行,躬身实践。
记忆中一六八的晚霞总是特别美。
仔细看过吗?那火烧云总是能铺满大半天空,玫红色像棉朵一样渐渐晕染在平日的蔚蓝中,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拖尾出一抹炽烈的橙红,只一瞥就能抓住视线。沉醉在这一时刻中,教室的窗户里、洁净的地砖上、甚至是下过雨的水洼中,都有那迷人的金黄色的剪影。这样的晚霞十分美好,却从来不难得。我时常在这样的傍晚,在晚自习前休憩的片刻,迎着温柔的晚风,和好友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晚霞。
朋友说,那是绚丽多彩的未来。
“真的假的,”我有些不可置信,目光从晚霞移向朋友,“什么时候这么文艺了,大哥?”那位被我称作“大哥”的朋友禁不住我的调侃,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些无奈地摆了摆手,幽默“回击”道:“你别急,三年之后我们就会在学校宣传栏上看到你的大名——合肥一六八中学2021届优秀毕业生张某——”。他刻意把名字拖得很长,弄出颇为滑稽的尾音。“建议提前考虑好自己是要去清华还是去北大。”想了一会儿大哥接着补充道。我被他这一连串逗得大笑不止,思路顺着火烧云逐渐向远方飘去,沉浸在遥远的梦想中,一扫月考失利的阴霾。只见连片的火烧云不断奔向地平线,乘着灼热的晚风启航,不曾回头。“你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 大哥拍了拍我的肩膀,像预言家般高声宣告着胜利。我转过身,接住了他说到尽兴时掩饰不住的笑容,无比肆意、耀眼,却没有丝毫的退却。
那是一片永不衰败的晚霞,在温柔的回忆中与时同长。
“快拍下来,那可是难得的时刻。”大伙赶紧催促着拿着摄像机的同学。“下面将是本次高三运动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运动会!”只听广播中传来了播报员的声音。顿时,人群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将我的意识拉回操场的看台。日薄西山,眼前的夕阳甚至有些晃眼,让一切都笼罩在辉煌之中。紧接着便是老师们的陆续入场,身旁的观众也都跟着躁动了起来,纷纷站起身为他们加油打气。
“那不是艾艾姐吗?”不知是谁在运动员中突然发现了生物老师的踪影,带领着大家的目光一齐向跑道起点线看去。需要合作的“同舟共济”项目,陶老师站在第一个领头的位置,背对着我们,夕阳的辉光穿过人群的间隙落在她的身上。听见人群的欢呼声,她热烈地转过身来,与我们挥手打招呼。“比赛正式开始!”裁判刚刚说完,老师们就赶忙提起木板大步向前。这其中又属陶老师最认真,表情中可见昂扬的斗志,誓要将这第一拿下。“这次考试大家一定要加油哦” “你们看这生物实验设计题也没什么难的嘛”,脑海中又不禁浮现平日教室里陶老师充满自信的鼓舞和毋庸置疑的神情。我抬起头,看着黑板上满满当当的笔记和知识要点,窗外的夕阳将板书渲染得金黄,连同那亲切和熟悉的讲台。天空中万顷乌云如同逃兵一般被烈日驱散殆尽,留下了广袤的晴空——那是梦想蓄势待发的舞台。
我也能克服万难,抵达彼岸吗?我也能不辜负期盼,展翅翱翔吗?
“赢了!赢了!”不知是哪里传来的一阵惊呼。顿时,整个操场沸腾了起来。我努力地挤到人群前面,振臂高呼,想要目睹这一胜利时刻,其实我从不应该质疑,其实大家的汗水和期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迎接我的是铺面而来的霞光,我看不清,但却能感受到光芒正在穿透灵魂,为它镀上一层耀眼的金黄。
我眯起眼睛,直视着这片晚霞。“所以,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看这晚霞了吧?”身旁的同学对我说道。我见他提起自己最后的复习资料,两个人一起向校门走去。“后天就要高考了,你不紧张吗?”我没有选择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那晚霞烧得通红,伫立在遥远的地平线之上。“不,比起紧张,此刻最多的感受反而是激动与期待,”他望着那浓烈的火烧云,停下了脚步,“期待知道自己会走向何方。”
我应声附和着他的回答,笑着催促他快点前行。
“不算,我觉得不是。”我招呼他跟上来,指着空中的晚霞高声回答道。
“你说什么?”
“我说,这绝对不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欣赏晚霞。”
毕竟少年的梦,才刚刚在这里启航。
(张伟,合肥一六八中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曾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等荣誉。)
后记
在一六八你能做的最浪漫的十件事:
1. 吃完饭去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上新
2. 和同学下课去操场打球
3. 一起参加辩论比赛、古诗词朗诵等比赛
4. 春天在校园里面赏花
5. 早读迎着朝阳去连廊背书
6. 元旦晚会上台表演或者台下欢呼
7. 下雪去操场打雪仗
8. 在走廊欣赏晚霞
9. 去食堂吃一顿好吃的
10. 别辜负自己
谨以此文感谢陈晨老师、姚忠林老师、张文生老师、李先敏老师、陈绍虎老师、陶艾艾老师和全体8班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供稿:张伟 马奕芹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